福建用戶提問:5G牌照發放,產業加快布局,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?
四川用戶提問: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,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?
河南用戶提問:節能環保資金缺乏,企業承受能力有限,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?
近些年,金融租賃公司已由關注資產增速轉向重視資產質量,行業整體增速有所下滑,但資產規模仍然保持增長,穩健發展已成為行業的主旋律。截至2023年末,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規模達4.18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49%;租賃資產余額3.97萬億元,同比增長9.27%。
中國金融租賃行業歷經三十余年發展,已從初期的探索階段成長為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金融力量。作為連接資金與資產的紐帶,金融租賃通過“融資+融物”的獨特模式,AC米蘭官網為制造業、交通運輸、能源環保等領域提供設備升級與產能擴張的資金支持,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產業升級的關鍵工具。
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,金融租賃公司既在飛機、船舶、海工平臺等大型裝備制造領域開展融資租賃服務,又在車輛、光伏、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基礎設施租賃及普惠金融業務,這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來支撐業務的可持續發展。而金融租賃公司大多背靠大中型商業銀行、資管公司、實體企業,擁有較強的資本金實力,可以在較好抵御風險的同時,持續在國內乃至國際租賃市場上進行業務布局。因此,資產規模是衡量金融租賃公司整體實力的主要標準之一。
近些年,金融租賃公司已由關注資產增速轉向重視資產質量,行業整體增速有所下滑,但資產規模仍然保持增長,穩健發展已成為行業的主旋律。
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《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發展報告(2024)》顯示,截至2023年末,金融租賃公司總資產規模達4.18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49%;租賃資產余額3.97萬億元,同比增長9.27%;2023年,直接租賃業務投放2814.87億元,同比增長63.39%,占租賃業務投放總額的16.42%,同比上升4.31個百分點。
2023年,在航空業務方面,金融租賃公司總機隊規模達1873架,占中國租賃機隊總規模的近80%,在當年新增航空租賃業務中,境外業務占比達58%;與此同時,金融租賃公司已成為C919和ARJ21的最大訂單客戶,有力支持了國產飛機制造產業。在航運業務方面,金融租賃公司船舶總量達2047艘,共計1.2億總噸,在中國租賃船隊中占比78.8%;當年新增的租賃船舶165艘中,非中國旗船舶占86%,助力中國船廠新船交付全球占比首次超過50%。
據中研產業研究院《2025-2030年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》分析:
近年來,融資租賃行業在綠色產業、小微客戶和科技型企業等領域的投放逐年增長,融資租賃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更加緊密,行業開始邁入提質增效、轉型發展的新階段。
上述《報告》還顯示,2023年,金融租賃公司在科技金融、綠色金融、普惠金融領域分別新增投放1452.51億元、5712.33億元和1233.68億元,近三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3.40%、75.47%和32.20%。
2023年,金融租賃公司面向中小微企業新增投放1.02萬億元,同比增長36.07%;截至2023年末,中小微企業租賃資產余額為2.03萬億元,同比增長9.33%。
近年來,隨著監管體系日趨完善、金融科技深度滲透及綠色經濟戰略推進,行業正從規模驅動向質量驅動轉型,頭部企業與中小機構分化加劇,多元競爭格局逐步形成,未來將在服務國家戰略、推動產業國際化中扮演更核心角色。
大型金融租賃公司憑借資本實力、品牌認可度與全產業鏈服務能力,占據市場主導地位。其業務覆蓋飛機、船舶、工程機械等傳統大額裝備租賃,并加速向新能源(如風電、光伏設備)、高端制造(如工業機器人、醫療設備)等戰略新興領域延伸。這類企業通過整合資金端與資產端資源,形成“融資+租賃+運營維護”的一體化服務體系,同時依托數字化工具優化風控流程,降低資金成本與壞賬風險,構建起難以復制的競爭壁壘。
中小金融租賃公司則聚焦細分市場,通過垂直領域深耕實現“小而美”的生存模式。例如,部分企業專注農業機械租賃,為縣域經濟與鄉村振興提供定制化方案;另有機構深耕普惠金融,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生產設備更新需求;還有企業探索消費端場景,如汽車融資租賃、教育設備租賃等,以靈活的產品設計與本地化服務填補市場空白。此外,外資租賃公司憑借跨境業務經驗與國際資源網絡,在航空船舶跨境租賃、高端設備引進等領域形成補充,推動國內市場與國際規則接軌。
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競爭的“分水嶺”。頭部企業通過大數據風控模型、智能合約技術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,提升資產估值與風險預警效率;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增強了租賃資產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,推動資產證券化(ABS)市場發展。而中小機構則借助第三方科技平臺降低技術投入門檻,聚焦客戶需求挖掘與服務體驗優化,形成“技術賦能+場景深耕”的差異化競爭力。
金融租賃行業正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革:一方面,傳統業務面臨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利差收窄壓力,倒逼企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;另一方面,新興領域的藍海市場與國際業務的拓展空間,為行業注入長期發展動能。然而,轉型過程中,行業仍需應對監管趨嚴、資產質量波動、跨境風險等挑戰,如何在“規模與風險”“創新與合規”中找到平衡,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命題。
想要了解更多金融租賃行業詳情分析,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《2025-2030年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》。
3000+細分行業研究報告500+專家研究員決策智囊庫1000000+行業數據洞察市場365+全球熱點每日決策內參